北极星环保网讯:日前,由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主办、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净环保”)承办的“燃煤电厂颗粒物超低排放技术经验交流会”在福建厦门召开。
在“燃煤电厂颗粒物超低排放技术经验交流会”上,与会专家指出,大量研究数据及电厂运行实践表明:我国煤电环保治理技术世界领先,煤电超低排放技术经济可行,已可全面推行。现阶段,在工程实践基础上提炼升华,对超低排放技术开展理论研究,并上升为环保标准和法规具有现实意义,可助力煤电超低排放深入推进,并作为新名片向世界输出。
煤电超低排放配套标准、规范日益完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随着雾霾不断加剧,公众环保诉求日益加强,环保形势复杂严峻。”在“燃煤电厂颗粒物超低排放技术经验交流会”上,环保部环评中心副主任任洪岩指出,“十二五”以来,火电行业在烟气治理、主要污染物减排方面走在前列,但仍有诸多问题待解。其中,火电超低排放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不健全、大气污染控制新技术未开展长期稳定性评估等问题尤为突出。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院长朱法华在演讲中也提到,截至2016年,全国已有约4.4亿千瓦机组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不过,诸多问题也相伴而生。例如,超低排放技术多样,如何科学选择?超低排放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如何兼顾综合效益?超低排放改造缺乏配套标准、规范;超低排放机组的稳定性可靠性缺乏时间检验;各种技术简单堆积,造成改造费用过高、能耗过高;忽视三氧化硫、重金属、PM2.5的协同治理等。
在此背景下,立足工程实践,开展理论研究,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呼声渐次响起。2016年,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浙江大学、龙净环保、环保部环评中心等九家单位受环保部委托,联合启动编制《火电厂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
5月21日,环保部正式发布《技术指南》,并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以标准形式出台的技术指南。据记者了解,此次发布的《技术指南》首次从官方口径明确了技术路线选择的“20字方针”,即“因煤制宜、因炉制宜、因地制宜、统筹协同、兼顾发展。“
《技术指南》明确了超低排放典型技术路线,以及达标可行技术、最佳可行技术,对火电厂污染防治技术选择极具指导性,能够规范、指导未来一段时期内超低排放工作,并为未来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朱法华表示。
此外,还传出消息,由环保部环评中心牵头组织编制的《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业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并上报至环保部。环保部环评中心火电环保中心副主任莫华表示:“目前,我国已分别出台了火电厂烟气脱硝、烟气脱硫、除尘工程技术规范,但对于超低排放而言,这三项污染物须同时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因此,单项的工程技术规范已无法满足现实要求,制定可指导三项污染物协同治理的超低排放技术工程规范非常必要。”2014~2016年,环保部环评中心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获得大量数据,并创新技术评估体系和测试方法,从达标性、稳定性、装置性能、协同性、经济性等五个维度对超低排放技术进行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
“超低排放技术工程规范的制订,以我国现行的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依照超低排放技术发展情况和趋势对现有标准进行修订、补全,以完善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以超低排放实践为标尺,推荐先进技术,淘汰落后技术,力求使标准做到科学合理、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可接受,以促进技术进步和发展。”莫华表示,该工程技术规范发布后,可科学规范和有效指导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工作开展。
低低温电除尘器成电厂超低排放“标配”
颗粒物超低排放技术研讨是本次会议的重头戏。
在一次除尘技术中,低低温静电除尘器几乎成为电厂进行超低排放改造的“标配”。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低低温电除尘器在国内已有300台应用业绩。
甘肃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教授级高工蒙骝评价称:“在电除尘器发展的百年历史中,最大的弊病就是对高比电阻粉尘、煤种、灰分较为敏感。而低低温电除尘器通过降低排烟温度这一举措,提高除尘器效率和适应范围,解决了这个百年难题。”环保部环评中心在对6台低低温电除尘机组进行“典型颗粒物超低排放控制技术的测试与评估”后验证了这一说法。当燃煤灰分在10.35%~17.43%,负荷在30%~100%波动时,低低温电除尘器出口烟尘浓度均稳定在20毫克/立方米以下,表明低低温电除尘器对燃煤灰分及负荷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 “测试结果还显示,低低温电除尘器脱除三氧化硫效果显著。在100%负荷工况下,低低温电除尘器出口实测三氧化硫浓度1.02毫克/立方米,脱除效率为87%;在75%负荷工况下,低低温电除尘器出口三氧化硫浓度为1.12毫克/立方米,脱除效率为86.7%。”环保部环评中心火电环保中心高工朱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