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极星大气网
我国钢铁工业伴随新中国7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但是钢铁产业在迎来高质量转型发展重要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加严苛的环境挑战。
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将带来投资规模、研发创新、钢铁制造全系统全过程全产业链的绿色发展革命,这必然要求和促进钢铁行业进一步创新技术、提升管理水平,也必将引领钢铁传统制造业的革命性变革。
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已进入减量阶段、重组阶段、绿色阶段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钢铁企业既迎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又面临愈发严苛的环境约束和低碳发展的巨大挑战。在日前举行的2019(第十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何文波指出,必须牢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使之成为破解我国钢铁业前进过程中所遇困境和难题的发展指引,成为我国钢铁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动力。“钢铁行业在推进超低排放升级改造、践行绿色发展中,必须要有责任、有担当。”何文波强调。
钢铁超低排放改造箭在弦上
何文波介绍,我国钢铁工业伴随新中国7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但是钢铁产业在迎来高质量转型发展重要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加严苛的环境挑战。目前,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不少技术难题,如: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术能否长期稳定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尚需时间验证,高炉煤气精脱硫等技术仍需要创新突破,这些都需要行业内外共同协作、联合攻关。
“钢铁工业流程长、产污环节多,2018年我国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总量分别为106万吨、172万吨、281万吨,分别约占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7%、10%、20%左右。”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介绍。
“超低排放是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何文波表示,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将带来投资规模、研发创新、钢铁制造全系统全过程全产业链的绿色发展革命,这必然要求和促进钢铁行业进一步创新技术、提升管理水平,也必将引领钢铁传统制造业的革命性变革。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新创强调:“低碳转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中国钢铁工业超低排放改造箭在弦上。”
今年是钢企环保 “承上启下”年
“我国发展仍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而不是后工业化时期。”李新创介绍,2018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达46.4亿吨标准煤,完成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压力仍然巨大。
“十三五”前三年,全国经济发展形势依然很好,各地能源消费总量任务完成较为艰难。李新创表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对钢铁行业发展影响很大,部分地区由于不能完成总量控制目标而对钢铁行业进行停限产,某些省市因为没有能源消费总量指标而不能接受钢铁产能转移,部分省市因为完不成任务严格控制钢铁、焦化等高耗能行业的准入等。
李新创认为,2019年,我国环保总体政策 “只严不松”,对于钢铁企业环保工作来说,将是重要的 “承上启下”年份。
承上:我国各项环保政策将验收指标设置在2020年,2019年则是 “冲刺年”。例如《水十条》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2011-2020年)》等提出, “到2020年,七大重点流域Ⅲ类水比例达70%以上”。
启下:我国多项政策即将开始实施,2019年是企业的 “开局之年”。我国超低排放正式实施;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新一轮为期四年的环保督查。
要高质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致力于中国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繁荣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始终坚持的使命。”何文波指出。 “十三五”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始终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创建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绿色工厂,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升节能环保水平,保证了节能减排指标的持续改善,钢铁企业的环境绩效水平明显提升。
“钢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事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但在调研过程中也听到很多企业的诉求和反映:治理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颇具难度和风险、改造投资巨大、运行费用高昂等。但从长远看,从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超低排放改造的实施贯彻对促进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有利,更对打赢蓝天保护战有利。”何文波表示。
何文波认为,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一定要明确责任主体、做好责任分解、落实和评价;要保证资金投入,严把工程质量,加强运行管理,关注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与完善;开展全系统诊断及优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超低排放提升改造计划,稳中求进,高质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