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干杰履新山东信号:环保干部为啥频频升任地方“一把手”?
4月9日上午,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山东省领导同志调整的决定:原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出任山东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李干杰的最终任命,可能还要等待进一步消息。不过,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十八大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环保干部升任地方“一把手”的职位。
过去,环保局长被称为“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到了这一职位似乎要么下台,要么平调,很难往上升迁。如今,这一风气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环保干部频频出任地方“一把手”,释放出一个积极的信号:绿色成绩单也是政绩,而且还是比GDP更好的政绩,生态环保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已经更加重要了。
01
从部委“一把手”到地方大员
十九大最后的一场“压轴”新闻发布会,主题是“绿色发展”。
2017年10月23日,北京梅地亚中心,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环保部部长李干杰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自从2017年6月担任环保部部长以来,李干杰还是第一次出席两会、十九大这样级别的记者发布会。无论是相比前任“网红部长”陈吉宁,还是同场的“中央智囊”杨伟民,他的履历都显得稍微逊色。人们只知道,这位1964年11月出生的部长是当时国务院组成部门一把手中最年轻的一个。
作为记者会的“首秀”,李干杰的表现还不错。即使被问到“乡村振兴”这样冷门的话题,也能随口说出“中央财政投入375亿元,整治11万个村庄,2亿农村人口从中受益”等一大串数字,显示了对环保工作的熟悉。而在杨伟民提到“有些观点环保部可能有不同意见”时,他也能立刻微笑着做出回应,“完全同意伟民主任所做的分析判断”,显得应变很快。
他的前任陈吉宁,人称“强势部长”,上任以来大刀阔斧地推行环评等改革,给环保工作带来不少新气象。相比陈吉宁,李干杰没有自带“学者型官员”的光环,此前主要在环保系统内部任职,公众了解不多。上任之初,还有人对他的未来工作轨迹给出预判——萧规曹随。
不过,随后两年多的事实证明,李干杰的工作可不仅仅是“萧规曹随”这么简单。
2017年年底,上任才半年,李干杰就迎来了“大气十条”的终期考核,这在当年可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结果,“大气十条”顺利完成,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
从2018年开始,李干杰又迎来了一项新任务——污染防治攻坚战。这次不仅仅是“蓝天保卫战”了,还扩大到“碧水保卫战”和“净土保卫战”,其中包含“7+4”个战役,范围进一步扩大。
11场战役,内容不同,难度各异,期间还夹杂着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等,生态环境部的工作一下子比以前忙了很多。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还没结束,水源地督查的通知就来了。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刚刚结束,第三轮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又要开始了。
这么多的战役打起来,遭受到的抵触也可想而知。2018年下半年,有关“环保一刀切”、“环保影响经济”等的争议就尘嚣甚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进入白热化时期。
不过,最终生态环境部还是顶住了压力,工作持续开展,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就拿北京市的蓝天来说,PM2.5年均浓度已从2017年的58微克/立方米,进一步下降到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有人说,李干杰与陈吉宁最大的区别可能是“精细化”。陈部长属于“学者型官员”,理论功底扎实,执行时也毫不含糊。而李干杰则长期在环保系统内部任职,更了解底层的情况,出台的政策也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更加“精细化”。
正是因为其在环境部部长任上的出色成绩,4月9日,李干杰履新山东,完成了由部委“一把手”到地方大员的转变。
02
绿色成绩单也是政绩
事实上,如果对环保系统的人事任免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环保干部升任地方“一把手”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多了。
李干杰之前,上一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就升任北京市代市长,后来又担任北京市市长一职。
地方的例子更多:
2017年12月,原安徽省环保厅厅长、党组书记汪莹纯任蚌埠市委书记。2018年9月,原辽宁省环保厅厅长来鹤任抚顺市委书记。11月,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原厅长、党组书记柴伟被任命为辽源市委书记。2019年4月,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原党组书记、厅长董一兵又被任命为临汾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9年9月,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原厅长陈小平升任江西省副省长,被媒体评价为生态环境部组建以来,因交出“绿色成绩单”,第一个从生态环境厅厅长直接晋升为副省长的官员。
2019年12月,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原党组书记、厅长于会文被任命为重庆市大足区委书记,重庆市委组织部在任命时特别提到,他“历经多岗位锻炼,熟悉经济工作和环保业务”,适合调任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书记。
最新的一个案例则是,4月7日,原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任命王安德被任命为了中共临沂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就在几年以前,环保系统内部还流传着一个说法,叫做环保局长“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意思就是环保工作压力大,升迁困难,被问责的风险还很大。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0年,安徽省固镇县环保局曾有6名干部遭到县政府停职,原因竟然是“一个月去一家企业进行了三次执法检查,影响了当地的发展环境”。
这个现在看起来颇有些“黑色幽默”味道的案例,在当时则是普遍现象。直到2014年,曾担任乐山市委书记,后来又转任四川省环保厅长的姜晓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环保厅长这个岗位几乎没有上升空间,这并非他个人消极,而是环保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与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没有太大关系。
他说,做环保工作,你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失职,要么得罪人。无论你选择那一条路,结局都是很难看到政绩。群众不太可能拥护你,因为有太多环境问题短期内解决不了,企业不会拥护你,地方官员也未必拥护你,这些都必然影响你。
“如果你特别追求仕途的进步,最需要做的就是赶快离开环保局。”他说。
从2014到2020年,短短几年之间,环保官员的这种尴尬处境就已经悄然发生改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环保干部升任地方“一把手”,只要表现出色,环保干部也一样可以得到任用。
这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绿色成绩单也是政绩,而且还是比GDP更好的政绩。考核“指挥棒”的变化也进一步说明,生态环保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已经更加重要了。
未来,生态环保工作仍将进一步深化,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